尤溪農信聯社聯社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
文章作者:尤溪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文章發布時間:2018年10月31日
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,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,是新時代“三農”工作的總抓手和總綱領。然而,當前我國鄉村金融供給不足,尤其在金融融資等方面已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發展的短板,金融必將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。本文從把握鄉村振興戰略內涵出發,著重就尤溪農信聯社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對接領域、存在問題以及發展戰略等方面進行探討,力求為發揮金融杠桿和助推作用,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決策參考和指導。
一、主動對接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
鄉村振興戰略是貫徹新發展理念,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按照中央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“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總體要求,尤溪農信聯社結合尤溪縣實際情況,從以下四個方面找準切入點,積極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金融需求。
(一)深耕本土,做小做精做實
一直以來,尤溪農信聯社持續加大鄉村金融供給,拓寬融資融信渠道。為方便農戶貸款,提升辦貸效率,尤溪農信聯社社推廣“微信申貸”和“農e貸”業務,對滿足授信條件和具備手機辦貸功能的客戶,直接通過手機辦理“農e貸”。截止2018年3月末,全縣農戶建檔戶數達9.81萬戶,建檔面96.89%,貸款面25.30%,戶均貸款11.77萬元,其中辦理“農e貸”客戶4442戶,貸款余額1.95億元。
同時,圍繞山、林、房、地等資源特點,推廣土地經營權、宅基地使用權、林權、應收賬款抵(質)押貸款業務,解決農村“擔保難”問題;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、專業合作社、種養大戶、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。此外,積極推進綠色信貸。2017年以來,累計投放貸款6000余萬元,扶持臺溪鄉建設“生態茶園小鎮”,湯川“俠天下”生態旅游建設,八字橋鄉“藥王谷”發展林下經濟,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。通過上門服務、舉辦銀企對接會、推行“無間貸”、靈活運用財政應急周轉金、減息讓利等舉措,助推小微企業做大做強。2017年以來,累放小微企業貸款15.39億元,目前,支持小微企業86家,貸款余額4.37億元。
(二)創新業務,便民利民惠民
尤溪農信聯社始終堅持以服務我縣客戶為中心,不斷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。在推廣普惠金融卡的基礎上,先后推出“朱子·惠民卡”“朱子·惠薪卡”“朱子·惠商卡”“房貸寶”“車貸寶”等系列信貸產品,以滿足我縣農民群體、工薪階層、個體工商戶、小微企業主和廣大居民生產經營、消費等方面的資金需求。到2018年3月末,已營銷“三卡兩寶”產品1.68萬戶,授信金額11.31億元。同時,為提升普惠金融覆蓋面,還陸續推出“福林貸”“青創貸”“福茶貸”“青創卡”等系列產品,滿足林農與創業者的資金需求。
針對農村金融服務不均衡問題,尤溪農信聯社累計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,實施鄉鄉通、村村通、戶戶通“三通”工程。先后在城區、鄉鎮、動車站、社區等人員密集場所布設自助銀行26家,投放存取款一體機、ATM機、POS機、自助終端375臺;還成功爭取到承辦社會保障卡、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代理資格,并與縣總醫院攜手共建“銀醫通”項目,投放自助繳費機及自助存取款機27臺,為醫患人員提供醫保卡或就診卡自助繳費、余額查詢等自助服務;布設村級“普惠金融便民點”234個,實現金融服務網絡無盲區。同時,著力打造“金融+電商”“移動銀行+移動生活+移動支付+移動營銷”等多種應用場景的移動金融生態圈;還與縣委宣傳部、縣電視臺聯袂舉辦“尤溪春晚”“鄉村大舞臺”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欄目,適時將金融知識送到千家萬戶。3月末,擁有“福萬通”借記卡客戶61.7萬戶,普惠金融卡等系列產品客戶2.1萬戶,用信額度7.6億元;手機銀行、短信銀行、網上銀行客戶26.9萬戶。
(三)惠民利民,擔當社會責任
尤溪農信聯社自覺履行社會責任,積極開展扶貧助困活動。2017年至今,已發放各類民生貸款1706戶,余額9610萬元。特別是針對洋中鎮際口村遭遇超強臺風“尼伯特”特大暴雨襲擊、沿街35座房屋倒塌的嚴重災情,農信社第一時間發放災后重建貸款310萬元,惠及受災農戶51戶;扶持光伏發電、異地搬遷等扶貧貸款890戶、5826萬元。同時,積極開展扶貧擔保基金和“信用鄉鎮”創建工作,現已創建鄉村兩級扶貧擔保基金18個,發放扶貧擔保貸款2050萬元;創建“信用鄉鎮”5個、“信用村”58個、“信用社區”4個,評定信用戶2.2萬戶,授信金額1.2億元。此外,加強與財政、人社、教育、林業、團委、婦聯等部門的合作,積極開展結對幫扶、捐助幫扶等活動。去年至今,已發放下崗再就業、生源地助學、林業小額貼息、巾幗婦女創業等項目貸款3225萬元。連續四年,發放“福萬通”慈善助學金23萬元,資助46名寒門學子圓夢大學。
二、著力強化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“五大機制”
(一)建立銀政合作機制。
政府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規劃者和實施者,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銀政合作關系,搭建好銀政交流合作平臺。一是加強與尤溪縣政府的匯報溝通,始終圍繞有效解決政府金融需求持續開展工作,了解政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金融需求,協助政府出臺鄉村振興的政策制度和融資方案,做到信息共享、政策互通。二是要積極對接金融辦、財政局、農業局等政府相關部門,建立與相關部門的常態聯絡機制,及時了解政府三農政策和動態,及時掌握政府鄉村振興項目規劃,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打好基礎。三是共同加強社會信用環境建設,打擊逃廢金融債務行為,為防控“三農”金融業務風險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。
(二)培育產品創新機制。
圍繞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,不斷加大金融產品、服務模式的創新推廣力度,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精準性和實效性。一是加快特色產品研發。深入研究“三農”新主體新要素新業態的金融需求,如抓緊研發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貸款、民俗手工貸款等“雙創”信貸產品;積極創新基于農村集體資產收益權、股權的新型抵質押擔保產品;針對對特色小鎮開發、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健康、養老、文體等領域,出臺專項信貸支持政策,加快配套產品研發創新。二是探索有效服務模式。圍繞鄉村振興重點領域、重大工程,著力構建“服務到位、風險可控、發展可持續”的商業模式。如針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領域,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、田園綜合體等新主體新園區為抓手,構建農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和園區建設綜合服務模式;針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領域,通過優化“四權”抵押貸款、創新集體資產抵質押擔保方式、研發農村“三資”(資源、資產、資金)管理平臺,為客戶提供集信貸融資、支付結算、財富管理于一體的金融解決方案。
(三)優化信貸投放機制。
一是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差異化信貸政策體系。研究出臺針對鄉村振興的區域信貸政策和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、健康養老等新興產行業信貸政策,進一步明確特色農業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、農民“雙創”和消費升級等重點領域專項信貸政策,實現對鄉村振興主要領域的信貸政策全覆蓋。二是實行信貸審批綠色通道,對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貧困縣域支行的項目貸款,采取綠色通道,實行上下級行聯合調查、前后臺平行作業、利率和授信合并審批。
(四)配套資源保障機制。
堅持“三農”業務優先發展戰略定位,一是在信貸計劃和經濟資本配置上向“三農”業務傾斜,對涉農貸款、金融扶貧貸款、農戶貸款等業務單獨配置增量計劃。二是強化金融科技支撐。設置三農科技研發團隊,實施項目研發清單和工作時間表,確保重點項目、重點業務按時上線。加強與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合作,推進金融科技與服務“三農”的深度融合。
(五)健全考評激勵機制。
進一步優化 “三農”業務績效考核體系,專項設置涉農貸款、金融扶貧貸款、農戶貸款、民生代理業務等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考核指標,加大考核結果與獎懲的掛鉤力度,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。適當提高農戶業務的風險容忍度,對金融扶貧貸款采取差異化的經濟資本系數和撥備標準,對涉農業務實施獨立的效益核算機制等,確保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、取得實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