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·15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|打擊不良代理投訴·風險提示(二)
文章作者:晉江農商行01文章發布時間:2025年02月27日
揭開“代理維權”外衣下的黑灰產
一、套路解碼
1.0版本:“惡人先告狀”
濫用維權與投訴渠道,將代為投訴=提供專業指導。
2.0版本:戴上“弱者”的面具
代為偽造收入證明、貧困證明、住院證明等佐證材料。
3.0版本:“化身正義使者”
指導客戶誘導銀行工作人員說出違規的話并錄音,同時向監管部門投訴銀行違規辦理業務,反將一軍。
二、風險重重
1.經濟損失
消費者若簽署所謂的“代理維權協議”,可能需支付高額傭金。
2.信息泄露
消費者若向黑灰產提供身份信息或賬戶信息,輕則倒賣、重則盜刷。
3.征信受損
消費者若輕信黑灰產而暫停或拒絕還款,隨之而來的就是因逾期產生的不良信用記錄,個人信用受損,對后續申請銀行貸款、買房買車、就業等都會產生不利影響。
4.牢獄之災
消費者若參與偽造減免材料,可能導致刑事責任。如美團小貸工作人員審核發現某債務減免材料所蓋公章系偽造,即向公安機關報案。客戶及黑灰產均因涉嫌合同詐騙罪被公安機關采取刑事制裁措施。
三、消保貼士
1.金融產品要合適。
消費者應掌握一定的金融常識,正確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內容,根據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購買合適的產品,樹立理性消費觀念,提高自我保護意識
2.維權渠道要正確。
消費者應警惕參與“不良代理投訴舉報”可能面臨的風險隱患,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:
(1)通過官方途徑與金融機構先行溝通協商
(2)通過泉州市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服務中心服務熱線968133幫助調解爭議和糾紛
(3)通過監管部門公布的官方渠道反映訴求
(4)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合同糾紛問題
(5)通過公安機關解決不良代理維權詐騙問題:若發現陷入“不良代理維權陷阱”,第一時間固定證據(包括但不限于聊天證據、付費證據、合同材料等)、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。